一、基础油的规格划分
(1)标准基础油
标准基础油是指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基础油,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发布的石蜡基中性油标准、中间基础油和环烷基油标准(SN、ZN、DN标准),以及近期的系列基础油标准(VHVI、HVI、HVIS、HVIW、MVI、MVIS、LVI等)。).
(2)非标准基础油
非标基础油这类基础油也是各种基础油厂家生产的标准正规的基础油,其所谓& other非标准& rdquo,这意味着,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三类基础油相比,这些油品与前者的区别在于生产的油品高于或低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无论是根据油品的需要,还是由于目前的生产条件或全厂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深度精炼深度脱蜡产品变压器油、电器油组分、真空油组分、白油组分等。;例如精炼脱蜡深度不足但满足工厂内控指标的产品,部分工厂生产的机械油组分、软芝麻油组分、废润滑油再生厂生产的基础油、合成烃基础油等也可以归入此类。目前,在实现全行业统一管理之前,这种油是有一定比例的。
(3)特种基础油
基础油这类油无论是作为特种润滑油的原料,还是作为不规则产品,或者作为某个地方时期和范围内的油品原料,都有一定的市场,但对于润滑油基础油一般没有固定的规格标准,如轻脱油、重脱油、抽出油、汽油、航空空煤油、直馏柴油、直馏润滑油组分,以及调和·的各种成品油;-大部分都是HI & # 39液压池和机械油等。
以往国外各大石油公司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将基础油分为石蜡基油、中间基油和环烷基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机油为先导的发展,润滑油趋向于低粘度、多等级、通用化,这对基础油的粘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目前国外各大石油公司一般按照粘度指数进行分类,但一直没有严格的标准。1993年,美国石油学会将基础油分为五类(美国石油学会-1509),并将其纳入美国石油学会发动机油认证体系。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测试方法ASTM d2007 ASTM d2270 ASTM d2622/d 4294/d 4927/d 3120
饱和烃含量/%粘度指数VI硫含量/%(质量分数)
一级
第二类>:90% 80 ~ 120 & lt;0.3
第三类>:90%以上;120<。0.3
第四组&阿尔法;-烯烃
第五类所有非第一、二、三或四类基础油
一级基础油通常由传统的& ldquo老三套& rdquo从生产工艺来看,ⅰ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主要是物理过程,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这种基础油性能有限。
ⅱ类基础油采用组合工艺(溶剂法和加氢法)制备,主要是化学法,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有的烃结构。因此,ⅱ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好,低温和煤烟分散性能优于ⅰ类基础油。
ⅲ类基础油采用全加氢工艺制造。与ⅱ类基础油相比,它是一种高粘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也称为非常规基础油(UCBO)。三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一类基础油和二类基础油,特别是粘度指数高,挥发性低。一些ⅲ类油的性质可以与聚α相比较;-烯烃(PAO)有可比性,但价格比合成油便宜很多。
第四类基础油指聚α;-烯烃合成油。常见的生产方法包括石蜡分解和乙烯聚合。PAO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和高聚合度,分别用于制备不同的油品。与矿物油相比,这种基础油没有硫、磷和金属。因为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粘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较差。此外,由于其极性低,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加入一定量的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其他合成油(合成烃、酯、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除ⅰ~ⅳ类基础油外,统称为ⅴ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热氧化稳定性好、挥发性低、粘度指数高、低硫/无硫、低粘度、环境友好。传统& ldquo老三套& rdquo该工艺生产的一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一要求,加氢生产的二类或三类润滑油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制定于1983年。为适应调配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实施了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范标准QHR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分类有本质区别。
表2中国基础油分类
第六类粘度指数
超高粘度指数ⅳ& ge;140
非常高的粘度指数120 & leVI<。140
高粘度指数90 & leVI<。120
中等粘度指数40 & leVI<。90
低粘度指数
通用基础油UHVI VHVI HVI MVI LVI
特殊基础油用低倾点超高粘度指数
高级精炼UHVIS VHVIS HVIS MVIS
二、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也叫中性油。中性油的粘度等级用37.8℃(100℉)时的赛波特粘度(秒)表示,标有100N、150N、500N等。渣油得到的高粘度油称为光亮油,用98.9(210℉)赛波特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体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分别以SN、ZN和DN为标志。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而SN油的粘度分为40℃运动粘度,BS为100℃运动粘度。这些中性油的规范和标准在我国实施了一段时间,促进和完善了润滑油的整体生产技术。
石蜡基基础油在俄罗斯和韩国质量最好,国内来源主要是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该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本产品适用于高档润滑油原料。
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0)、VHVI(特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
高粘度指数HVI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低于95。用于制备高粘温性能要求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艾滋病毒-650和两种HVI-120BS和HVI-150BS光亮油。
MVI是中性油,粘度指数中等。粘度指数不小于60。适用于制备低粘温性能要求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MVI-90BS、MVI125/140BS和MVI。
LVI是一种低粘度指数的中性油。没有规定最低粘度指数。适用于制备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固点润滑油。粘度等级: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和两种光亮油LVI-90BS和LVI-230/250BS。
粘度指数高的HVIS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具有优异的氧化稳定性、抗乳化性和一定的蒸发损耗指数。适用于调和高级汽轮机油和极压工业齿轮油。其粘度等级对应于HVI中性油。
HVIW是一种中性油,粘度指数高,凝固点低,挥发性低。除了粘度指数大于95,它还规定了更低的冰点,更低的蒸发损失和良好的氧化稳定性。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液压传动液等。其粘度等级对应于HVI中性油。
MVIS是一种深度精炼的中性油,粘度指数中等。除粘度指数不低于60外,还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抗乳化性。适用于掺混汽轮机油等。其粘度等级对应于MVI中性油。
MVIW是一种中性油,粘度指数中等,凝固点低,挥发性低。除粘度指数不低于60外,还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抗乳化性和蒸发损耗性。适用于调和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等
三.基础油性能(技术指标)
观察基础油质量时,主要看基础油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技术指标。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般物理和化学性质
(1)外观(色度)(2)密度(3)粘度(4)粘度指数(5)闪点(6)冰点和倾点。
(7)酸值、碱值和中和值(8)水分(9)机械杂质(10)灰分和硫酸灰分。
(11)残炭
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氧化稳定性,(2)热稳定性,(3)油性和极压性,(4)腐蚀性和腐蚀性,(5)抗泡沫性。
(6)水解稳定性(7)乳化性(8)空气体释放值(9)橡胶密封性能
(10)剪切稳定性(11)溶解性(12)挥发性(13)防锈性能(14)电气性能
(15)润滑脂的特殊理化性能(16)其他特殊理化性能
以上是测试基础油性能的重要标准。然而,一般来说,技术指标通常是一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基础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基础油的好坏。